一提到日本,很多人的印象是日本的产品好、服务好、人有礼貌等,但日本在基督教历史中却曾被公认为是福音的硬土、宣教士的坟墓。日本现在仍然是福音的未得之民,为什么基督教的传播在日本如此艰难?
近日,一位日语宣教士梁牧师从“日本基督教信仰的现状”“宣教士的数量”“日本传统文化、国民性对皈信基督教的影响”以及“阻碍日本人信耶稣的九个原因”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个讲座分享。在讲座中,梁牧师通过文字、图表和数据分析等方式为大家分享了他对日本宣教的研究报告。他希望大家通过对日本的了解,有更多的基督徒可以参与到日本的宣教当中。
一、日本教会整体教势在持续严重恶化中
在梁牧师提供的图表和数据分析当中显示,日本基督教教团(33个教派)的受洗人数从1947年到2020年的数据呈逐年下降趋势。在1950年,受洗人数是15765人,平均每个教会10.7人受洗。到了2020年,日本教会受洗人数是743人,平均每个教会受洗仅有0.5人。
其次,梁牧师给大家看了儿童主日学出席人数的趋势。从1947-2019年期间,参加主日学的人数短暂增长后迅速下降。前四年的儿童主日学人数呈上升趋势,从大约每年70000个儿童增长到140069个儿童出席主日学,在1951年到达顶峰时期,平均每个教会96个儿童出席。在那之后,儿童主日学人数逐年减少,到了2020年,出席儿童主日学的人数仅有8188人,平均每个教会大约有5个儿童出席。
另外,在2016年的日本基督教教会的平均做礼拜人数分布图中,我们可以看到在6471个教会当中,平均每个教会参加礼拜的人数是39.8人,中央值是25人,最频值是20人。在这些教会当中,15人以下的教会占比28.7%,30人以下占60.9%,50人以下占比80.9%。
二、驻日宣教士数量太低
一福音事工全球差传(2021)指出,拥有最多基督徒的国家正接收最大量的宣教士;相反,最需要宣教士服事的国家却一直缺乏人手。
(1)2021年全球共有43万名宣教士,日本人口数占全世界总人口约 1.6%,然而正式登记的外国宣教士却只有627人,仅占全世界宣教士总数的 0.14%。
(2)驻日宣教士大多集中在都市,农村不到一百人。
(3)驻日宣教士人数分配不均,基督徒人口比例越少的地区几乎没有宣教士。
三、日本传统文化、国民性对皈信基督的影响
日本自西元前660年建国以来,未曾受过外来文化的统治,许多文化传统一直完整保留并延续至今。梁牧师分享说:“那个时候日本是野蛮的世界,没有政府的时代,互相打。建国到如今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从来没有被外国统治过。因此,日本文化始终被保留的完整,特别是乡村。东京以外的乡下非常传统,日本原始宗教是神道。”
1)日本文化深受神道、佛教、以及儒家思想影响。神道是日本本土宗教,虽然后来受到佛教影响,但是仍保有其独特性。武士道精神则是影响日本人伦理与道德观的重要因素。
2)集体主义是神道与武士道精神的外在表现。日本文化强调同质性,国民教育抑制那些独树一格的学童,以确保国民的同质性。为了维持同质性,日本社会具有强烈的排外表现,皈信基督如同离经叛道。
日本武士出现在第九世纪,当时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土地开发实施土地放领。土地领主为了守护土地,自行组织武装部队。有些武装人员被朝廷贵族延聘,称为武士(河合,2022)。
十二世纪后的八百年间,长期战俘使得武士进入战士阶级。江户时代(1603-1867)政府为了有效管理众多的武士,采用神道所强调的忠诚与爱国思想,以及儒家思想,为庞大的武士阶级建立道德体系,就是“武士道”。
武士道重视正义、勇气、仁爱、礼节、真诚、忠诚、自制等规范(新渡户,2003)。武士道文化养成日本人重视忠诚与荣誉的精神,影响现代日本人的雇佣制度、工作伦理。因此,过度劳动导致日本人没有时间与体力去教会。
国民性
七世纪初,日本圣德太子引进儒家思想并且兴荣佛教,在其所制定的宪法十七条条文的第一条明订,“重要的是不与人冲突,维持和气”。儒家的“无我”观念与佛教的“无常”至今仍然影响日本人的世界观。日本人的“自我性”来自“无我”(世良,1965),“无常”与“无我”的观念进一步强化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观念。
枯木(1967)认为日本人将牺牲自我视为一种美德。现代日本人仍然偏重群体决策,导致个人独特思想的发展不全,这种现象导致日本人在信仰的抉择上产生困难。
梁牧师表示,日本号称有800万神,不是指有800万个偶像,而是在日本人眼中看什么都是有生命的。比如,他们甚至在棒球场跪下来祷告,他们认为什么都是神。日本神道受到佛教的影响,神道是政治和宗教的结合。
日本的主神是太阳神,天皇代表太阳的嫡长子,所以信耶稣就是不忠不孝。他们有武士道精神,强调大家行动要一致。武士道出现在19世纪,这是一种道德体系。梁牧师说:“武士道主张正义、勇气,对天皇忠诚,演变到现在就是对老板忠诚,老板要照顾雇员,要把他们当成儿女,就产生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。在日语中‘你好’有很多个表达,通过词语的表达来表达谦卑的程度,短的词语比较粗暴,越长表示越谦卑。”
四、阻碍日本人信耶稣的九个原因
1.日本战败后,天皇宣布自己并非神明,许多人因此觉得受骗,人们因此认同“宗教是人民的鸦片”的说法。
2.日本人缺乏主见,也不喜欢思考,做决定往往要与人商量,因此对于信仰踌躇不定。
如果一群人在一起,有人问一个事情时,他们的答案就会是一样的。但是如果单独一个一个问他们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。他们不喜欢思考,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,大家都要一致。他们做事情往往需要商量,所以信耶稣的时候他们会找人商量,身边人觉得不好,他们就不信了。
3.日本是集体主义的社会,皈信可能导致脱离群体,引起不安,信耶稣可能会被排斥。
4.日本人以忙碌逃避生命的议题。长时间工作被日本社会认为是一种美德,因此人们不愿意比別人更早下班,即使周末也会时常与上司应酬。
5.日本犯罪率低,他们觉得这一点日本比基督教国家优越。日本人也不喜欢西方的个人主义,连带着使得他们对基督教产生抗拒。
6.日本新兴宗教的弊端以及与政治的勾结让日本人对宗教产生反感。
7.基督教的负面消息会让日本人产生反感。
8.日本人认为数千年来没有基督教照样可以生活。
9.日本的教会保守又弱小,不知适应社会的变化而调整。
五、日本的宣教需要处境化
最后,梁牧师对日本宣教的困境进行了反思。他认为日本的宣教需要处境化,特别是给日本的年轻人群体传福音的时候。使徒保罗的宣教策略——向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。使徒保罗主张像犹太人就做犹太人,为要得犹太人;向软弱的人,就做软弱的人,为要得软弱的人;向什么样的人,他就做什么样的人。
梁牧师认为,日本年轻人的宣教可以从国民性和宗教习俗的处境化入手。比如,日本人很重视祭祖的习俗,他们认为这是孝道的表现,如果教会直接严禁类似的活动,这将会成为更多人皈信的阻碍。他觉得教会可以将祭祖导向敬祖,对于祭祖的方式进行一些合理的规范。
其次,梁牧师鼓励基督徒能够用行为和爱心去吸引人进入教会。在集体主义社会下的年轻人追求归属感,教会可以透过活动(运动比赛、乐团、语言学习等)吸引年轻人。另外,还有一种皈信的方式是脱离原有环境,让人免除传统宗教的束缚。比如很多海外留学生或在海外工作的日本人,脱离社会文化的束缚后,人更容易开放自己。
最后,梁牧师劝勉大家要意识到媒体的重要性。他说:“日本很重视新闻媒体,民众非常关注媒体的消息。媒体的力量就像水一样有力量,如果媒体报道关于邪教的消息,那日本民众就会开始抵制和反感。如果我们重视媒体传播爱与福音,也将给福音工作带来积极影响。例如,葛培理布道团在拉丁天主教社会大量使用媒体,改变了社会氛围。”
图片来源(Image Credit):Lucas Calloch via unsplash.com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